【出处】《贵州草药》
【拼音名】ShuǐTiánSuìMǐQí
【来源】为十字花科植物水田碎米荠的全草。夏季采收。
【原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有棱角,高30~60厘米,基部有柔长的匍匐茎。匍匐茎下部的叶为3小叶,顶叶最大,在中部以上的为单叶,叶片广卵形、圆形,基部心脏形,边缘浅波状;直立茎上的叶为羽状复叶,顶端的小叶最大。总状花序顶生;花白色。长角果条形,扁平,微弯,先端具有宿存的花柱。种子1行,矩圆形,褐色,有宽翅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水田湿地。分布东北。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《贵州草药》:性平,味甘微辛。
【功能主治】
清热凉血,明目,调经。治痢疾,吐血,目赤痛,月经不调。
①《贵州草药》:清热解毒,去翳。
②《广西植物名录》:治月经不调。
【附方】
①治痢疾或吐血:水田碎米荠一两,煨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②治翳子:水田碎米荠捣绒塞鼻,右眼痛塞左鼻孔,左眼痛塞右鼻孔。(《贵州草药》)
【摘录】《*辞典》